在最贴近群众的地方,有这么一个80后法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岁月坚守着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就是泸西县人民法院金马法庭法官——金永江。他1983年6月出生,于2009年考入泸西法院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等职务,现任金马法庭副庭长。自2012年5月调到金马法庭工作以来,共办理案件133件,其中调撤103件,调撤率达77.4%,上诉案件仅有2件,且2件维持。无论岗位怎样变化,他始终恪守着“以公心保证公平,用大义捍卫正义”的坚定信念,秉持着“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干净做人,务实做事”的人生信条,一直用自己的真情和行动实践着对法官事业始终如一的追求,用一颗对民事审判事业忠诚而执着的心,奏响了一曲曲正义的新篇章,得到了广大干警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从院机关调到金马法庭,金永江便一头扎根在基层。在这里,当事人多是农村人,文化水平低下,一些法律专业术语他们听不懂,你只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解释。法庭工作条件艰苦,突出表现的就是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能按部就班,没有规律可言。但是,通过一次次与当事人接触,目睹一个个矛盾纠纷的发生,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从心底升起。而基层法庭每天面对的既有家长里短的磨擦矛盾,也有人命关天、关乎生存的纠纷冲突,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看似简单,但每一起都牵动着几个家庭;突发事件或群体性诉讼则更是涉及民生大事,对此,他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冷暖系心间”的原则,把每一起案件都当作是解决百姓生计的大事对待,用真情关注民生,通过处理纠纷案件,让法律温暖民心,确保弱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实现。
他积极协助庭长在司法为民上不断创新、在调解上不断突破、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不断升级。一是认真落实司法便民举措。为方便农村群众诉讼,在他的倡导下,积极推行简便快捷的办案方式,建立了定期巡回审判机制,利用街天加大巡回办案力度,切实做到“太阳照得到的地方有国徽在闪光、有法官在办案、有法槌在敲响”,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两年来,共巡回审理案件60余件。二是坚持“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强化诉讼指导,注重辩法析理,及时化解了大量民事矛盾,确保了社会和谐。金马法庭辖区内的民事案件大多属于新型疑难复杂案件,有的法官认为,调解费时费力,常常费力不讨好,而金永江却不这样认为,他真心喜欢调解、乐于调解,并乐此不疲,乐在其中,不放过任何调解机会,坚持从双方当事人角度出发,通过调解达到既化解纠纷,又挽回亲情乡情的目的。在他办理的133件案件,调撤结案103件,调撤率达77.4%,位居全院民事法官调解前列,成为辖区农民交口称赞的贴心法官。三是加强联动化矛盾。为使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减轻诉讼压力,他与庭长探索创新,加强同公安机关、司法所、村委会密切联系,建立整体联动、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提高调解能力,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综治目标。两年来,他指导基层调解组织调处纠纷50余件,配合司法所化解矛盾纠纷60余件,使大量矛盾纠纷在未进入法院诉讼之前就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并为辖区乡镇、学校举办各种法律知识讲座10余场次。
作为一位农民的儿子,家庭的艰辛历练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及沉稳的性格。面对繁杂的民商事审判业务,他从无怨言,而是始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情、认真地对待每一项事务。他不为钱、权诱惑所动,严格执行“五个严禁”的规定,坦荡做人,踏实干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两年来,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审判事业上,早出晚归,甚至农忙时节为方便群众诉讼而改为夜间开庭,更别说有休息天。有时父母生病住院,却没有时间去陪护照料,更别说尽孝道,女儿时常埋怨爸爸不去幼儿园接她,妻子委屈埋怨他不顾孩子不顾家,整天只知道忙工作……虽然心里有内疚,他却从来不曾后悔,当一件件案件在手中得以顺利了结,看到当事人愁面而来、满意而归的笑容时,他之前所受的苦和累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从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80后年轻人的良好精神面貌。他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积极向上,有着司法为民的远大情怀。他以青年人独有的理念,担当起工作重任。在繁重、辛劳的审判工作中,他默默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抒写着80后法官的别样年华!